日前,根据山东省冶金工会《关于表彰2011年度山东省冶金黄金有色金属行业“工人先锋号”的决定》(鲁会冶字〔2012〕8号),我校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团队被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该团队深入开展了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及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海底隧道工程劣化机理与防护技术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6项;主持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研制开发)及“十一五”支撑计划子课题5项;“973项目”子课题1项;以及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外专局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市级纵向课题50余项。重大横向课题40余项,包括“青岛胶州湾隧道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及开发”、“青岛地铁高性能衬砌混凝土研究”等。在研项目总经费达到3982万元。依托以上课题,该团队已形成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术”、“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研制开发”及“混凝土耐久性防护及修复技术”四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并将科研成果成功运用到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评估及修复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推动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该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质量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申报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共12部;参与编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等国家规范、标准10余部。基于以上突出表现,该团队于2010年获得青岛市优秀创新团队称号、青岛市“工人先锋号”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