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机械学院在3号楼308室举行创先争优活动师德师风教育报告会,由学院德高望重的杨志强教授为全体教师做“立师德,强师能,做好教研活动”主题报告。作为学院创先争优活动师德师风教育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有益于推动创先争优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全体教师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党总支副书记肖学斌主持。
杨志强教授在教育战线工作了近40年,学高身正、爱岗敬业,在教育教学等工作方面经验丰富、成果丰硕。报告会上,杨老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从立师德、强师能、多交流三个层面,对教师为人师表的道德素养、授业解惑的业务能力、教研教改的深化发展进行了分析阐述:师德是教育之魂,师能是发展之本,交流是和谐之源。
第一,要“立师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杨老师强调,良好师德的第一要义即“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对教学要有“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责任精神,对学生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第二,要“强师能,爱岗尽责,授业解惑”。杨老师提出课堂教学需要可以归纳为“四有”:一有“角色意识”,讲课如同演戏,台下下大功夫,台上才能有好效果,课前最好闭目过幕、酝酿感情,像演戏一样进入角色;二有“关联意识”,通读吃透教材,扩充参考资料,提高有效信息量,做到授之以渔,如在机械零件课教学中,零件表面上虽“各不相同”,但实际上“散而不孤”,对各种零件的分析步骤和零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总是有章可循;三有“宏观思维”,认真研读所授课程的教学计划,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平行课、后续课的关系,化零为整才能思路清晰,提纲挈领才能事半功倍,驾驭整体才能统筹兼顾;四有“掌控能力”,要独立备课,捋清重点难点,把握好节奏,做好机动内容的充分准备。
结合目前教学现实,杨老师重点分析了课件教学的利弊问题,指出课件教学通过展示结构、运动、工作原理、现场操作过程等确实可优化教学效果。但同时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造成学生思维过程的浅显化,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则极易造成过度依赖,丧失应有的课堂主导性和创造性。杨老师强调,上课用讲稿时要尽量脱稿,切忌“照本宣科”,用电子课件时,切忌“对屏宣科”。“再真实的虚拟也还是虚拟”,相对于单一采用课件,适度的板书和徒手画图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活化,尤其是机械工程类的学生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源于第一性的感知。
第三,要“多交流,和谐相处,教研教改”。思路和智慧在交流中生成和迸发,杨老师指出,教研室存在的价值在于作为确保教学正常运行的基层管理,更在于为教师们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研讨的场所和平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研讨交流、教学法的研讨交流、新教师或新开课的指导交流等等,切实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工会主席孟广耀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杨老师在长期教书育人实践中折射出来的精神品质令人感动和钦佩。此次讲座作为师德师风系列教育活动之一,对广大青年教师如何完善教育理念、提升职业道德、提高教学技能、保证教书育人质量等做了深刻阐释和经验分享,具有深刻启发和指导意义。
机械学院创先争优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包括创先争优师德典型事迹材料展示推广、师德师风教育讲座、针对具体问题的交流研讨会、师德标兵总结表彰大会等系列教育宣传活动。
会议要求各党支部、各教研室、工青妇组织等要针对本部门、本人的实际情况,结合讲座中教学方法的传授、经验的交流、思路的启发、精神的传承,进行认真讨论、广泛交流、深入总结、积极落实,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教学发展奠定基础,为创先争优、兴校强校贡献力量。
报告会在热烈的交流、讨论、学习氛围中圆满结束。(机械学院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