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工会首页     访客留言     工会信箱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管理规定 理论学习 代表之声 协会建设 女工之友 计划生育     
公告通知
简报信息
分会动态
校务公开
健康之友
模范人物
光 荣 榜
师德建设
友好工会
教工视点
民主之窗
附中附小
提案系统
下载中心

首页 > 分会动态 > 正文

上一条:土木工程学院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总结 下一条:机械学院召开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座谈会

获奖教师代表华章琳副教授在讲课比赛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发布人:   时间:2011/03/21)

获奖教师代表华章琳副教授在讲课比赛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心得体会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华章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发表一下我平时教学活动的一点心得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与老师批评指正。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海尔首席执行官、全国人大代表张瑞敏先生。当有记者问海尔为什么能够涌现出那么多优秀人才时,张瑞敏回答到这要归于海尔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海尔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塑造人才成长的机制,是相马,更是赛马。好一个赛马不相马的人才培养机制,我能够站在这里谈谈我的心得体会,这难道不是得益于青岛理工大学赛马机制吗?因此在这里我首先要对一直关心我、帮助我的人文学院领导、理工大学领导和青岛理工大学以及在座的教学督导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领导的关心、组织的培养我就不可能站在这里。

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主讲的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做到“一个灵魂,四个创新”

“一个灵魂”就是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与听的兴趣。学生对这门课有没有兴趣,上课的老师有没有吸收力这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现在的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一门国家强制的课,枯燥无味,对这种课不感兴趣。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探索怎样改变学生对公共课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体的做法体现在以下“四个创新”之处。

第一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观念的创新也就是教师人格与魅力的结合。没有最坏的学生,只有应付的老师。我的课堂我作主,什么是学生心目中的大学生老师?大学老师就是要有一定的可读性,这个可读性也就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可读性的最低层次是学生评价老师时认为这个大学老师也不过如此;可读性的中间层次是这才像是一个大学老师;可读性的最高层次是这的确是大学老师。要做到可读性的第二层次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要有激情,要有活力,我们说老师上课很容易受到学生的影响,其实老师的精神面貌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假如上课的老师无精打采,应付差事,学生会认真听课吗?二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学生上课最怕的是老师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思想;三是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厚重的知识积累,要用你学术的涵养、妙趣横生的语言、旁征博引的事例来打动学生,因此要多看书、多接触社会、多搞科研,没有科研的支撑,上课的内容就深化不下去,要让学生感觉你太有才了;四是要真正的关心学生,要有一种平等的姿态关心学生;五是严格要求自己,我上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早退,学生开始的时候有意见,慢慢他就欣赏你了。

第二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就是意识形态性与知识性相结合。不可否认现在的学生叛逆性比较强,特别不喜欢别人给他讲大道理,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说就是一门讲大道理的课,如果老师按照这种模式讲下去,效果肯定不行。我具体地做法是先不讲这个大道理,而是让学生感觉到这的确好象是个道理。也就是说把意识形态性融合在知识性中,以知识性来淡化意识形态性,在知识性的传授中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教育。例如我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在的学生一听马克思主义头就大了。如果一味地说马克思主义万岁,那学生就会睡倒一大片。怎么办呢?我是这样组织的:同学们我们来谈论和思考一个现象,注意你们是大学生,是大学生在讨论与思考这个现象。马克思是谁?马克思是一个十九世纪中期的德国人,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中国竟然用一个西方人创立的学说为指导思想,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竟然用十九世纪西方人创立的思想为指导思想,在座的各位同学想一下这难道不感到很滑稽吗?反过来讲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到底缺少了什么?我们不是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吗?为什么还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治天下呢?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写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为什么会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俱往矣呢?也就是说中国的将王帝相到底还有一个什么东西没有解决而偏偏让马克思主义解决了呢?这样导下去,丰富了知识性,淡化了意识形态性,学生越听越有兴趣,越听越感觉就是那个味。

第三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任何一门课都有自己的课程特色,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不论哪一门课如果老师一直采用传统满堂灌的讲授方法讲授内容,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平时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如一年前开始实行的主题发言与主题讨论。主题发言是每节课我正式上课之前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围绕主题讲他感兴趣或困惑的事情与问题。学生发言后我做一个简短的讲评。主题发言既锻炼了学生面对大众发言的胆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曾经评价08经贸学生牛福太同学说他在我的哲学课上升华了,上个学期他也被评为学校的自强之星。上个学期汽车学院09级5个班的同学在课程最后结束时集体向我鞠躬,让我很不好意思。除这外还有主题讨论课、辩论课、课外实践调查等方法的探索。

第四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时政性非常强的课,对当时发生的国内外大事都能做出自己理论上的反映。因此我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每天上课之前一定要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以实际的东西来解释理论、论证理论。如星期一上课时有一个学生就做了日本地震的主题发言,我就顺着这个思路,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解释玛雅文化的2012,这样把枯燥无味的知识点通过例子生动地讲解出来了。

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做法,敬请领导与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  学校首页 |  工会首页 |  访客留言 |  工会邮箱 | 
 |  机构设置 |  岗位职责 |  管理规定 |  理论学习 |  代表之声 |  协会建设 |  女工之友 |  计划生育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17 青岛理工大学工会  地址:青岛市抚顺路11号 电话:0532-850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