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教工尤其是青年教工在诗词歌赋营造的独特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品味国学经典,陶冶身心情志,提高欣赏水平,我校演讲与口才协会于6月2日端午节当天举办了端午诗会暨中华经典美文教工朗诵会活动。
6月2日上午,参加活动的教师首先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校师德教育基地——团岛灯塔。在驻守灯塔40年的全国劳动模范王炳交的引导下,大家对这座见证百年历史的灯塔所承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功能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参观完航标文物展览馆、青岛海岸沙盘图等实物后,老师们来到了这座小岛的“科研中心”——青岛市唯一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这里,王炳交对着各式各样的设备和工具爱不释手,笑称这里虽然简陋,但却是诸多发明的摇篮,为灯塔的历久弥新立下了汗马功劳。得知老师们即将举办端午诗会,创作过近五百首七律打油诗的王炳交立即拿出自己即将出版的诗集手稿,以欢快鼓舞的语调为老师们即兴朗诵了《青岛赞》,引得大家热烈的掌声。劳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崇高精神另老师们感慨不已,临行回望,团岛灯塔如同一位守护胶州湾的老者,风雨无阻、悄然伫立在半岛最西端,以现代化的姿态续写着历史的脉络。
未时,老师们如约来到了位于李村河公园内的柳岸书吧,在这个倡导公益阅读、志愿服务的河畔小筑里,伴着茶香莹莹、雅乐声声,诗会正式开始。宣传部王妍首先朗诵一段李白的《将进酒》,浓重深邃的历史感,仿佛穿越了当下的时空,将人带入一种广阔豁达的情境中;宣传部郭兰成偕爱女合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将东坡居士在复杂与矛盾的境遇中,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小女更有青出于蓝之势;理学院李晓霞的《沁园春.雪》既有为祖国壮丽山河而骄傲的感叹,又有对革命英雄伟大抱负及广阔胸怀的赞美,展现了当代青年女性紧跟时代步伐、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质;工会曹伟一段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令人仿佛身处流动的画面中;环境学院张恬带来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让人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地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组织部胡敏一段韵律感极强的《陋室铭》,恰如诗会现场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公高雅淡薄的风度,伴着笛声悠悠,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组织部徐作军朗诵的是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先锋派诗人海子的《给母亲(组诗)》,诗中的风、泉水、云…如同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为诗人在尘世羁绊与牵累中留下一抹纯净;团委高洁带来的是宣传部陈伟专门为本次活动所作诗篇《端午吟》,借景抒情,隔空神游,向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致敬,将本次端午诗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结一一诉说。最后,学生朗诵比赛获奖选手,经贸学院王凯同学应邀朗诵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出青年学子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为朗诵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时,窗外风雨氤氲间,一道巨大的彩虹从天而降,如梦如幻般挂于东方,一时间,祥瑞之兆笼罩河畔,似乎也真切地映照了这间年轻的书吧“源于生态,归于公益”的文化情结,也为本次活动涂上了一层神奇而吉祥的色彩。在活动最后,曾是国家一级播音员的书吧主人钱女士,从“气息调和以营意境,字正腔圆以达平仄,性情入韵以感喟腑”三个层面对各位老师的朗诵进行了指导,并热情欢迎大家常来做客。
本次活动从始至终得到了工会、妇委会以及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与大力支持,广大青年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令人感动,社会人士对公益事业和文化传承的投入令人敬佩。无论是东海之滨历经沧桑屹立不倒的百年灯塔,还是旧貌换新颜重走文化之路的青岛市母亲河,老师们参与国学美文诵读的同时感受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的多重魅力,真正“让生活走进自然”,实现了“品味国学、修身怡心、传承文化、锻铸精神”的主题思想,提升了教师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素养,为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