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访问学校主页

学院新闻

上一条:绿色设计赢未来-海尔磁悬浮杯设计大赛走进青岛理工大学 下一条:赛飞特集团领导访问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我校武周虎教授学术成果编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发布人:冷吉虎     时间:2019-03-04
 

近日,我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武周虎教授的学术研究成果,编入由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自 2019 3 1 日起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

该《导则》在规范性附录E“河流、湖库、入海河口及近岸海域常用数学模型基本方程及解法”中,编入了武周虎教授发表的部分学术研究成果的理论公式,主要包括:E.1 混合过程段长度估算公式(原发表于《水利学报》,2014,(8));E.3.2.1一维连续稳定排放——河流纵向一维水质模型方程的简化、分类判别条件及其相应的解析解公式(原发表于《水利学报》,2009,(1));E.6.2.1 二维连续稳定排放——污染混合区纵向最大长度、横向最大宽度及最大宽度对应的纵坐标计算公式(原发表于《水科学进展》,2009,(4));——污染混合区外边界等浓度线方程(原发表于《Journal of Computers》,2011,(6))。

2007年前,武周虎教授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发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 - 93)缺乏对水质模型方程的分类条件,混合过程段长度估算公式有误,传统环境水力学理论与水环境质量标准脱节,缺乏对污染混合区(超标范围)计算的理论公式等问题。经过十余年的深入系统研究,形成了武周虎水环境预测理论与方法——现代环境水力学理论的系列成果。该系列成果克服数学上的困难,突破困扰学术界和生产应用中的理论瓶颈,是传统环境水力学理论与环境质量标准的完美结合。

多年来,武周虎教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公开发表该系列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4篇,水利学报11篇(2次连载)。提出了Wu’s数、修正贝克来数和离岸系数等无量纲参数、环境水力学各类问题的简化判别条件和分类准则20余项,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地表水环境预测理论与方法——现代环境水力学理论。在全国学术大会上做特邀报告10余次,同行专家评价:“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具有重大学术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水环境容量计算、水域纳污能力计算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术成果在所在学科领域该方向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引起了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和领导的高度重视,3次受邀进行专题讲座和研讨,为促进新时代学校政产学研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撰稿:武桂芝;审核:邵长飞)


2019-2023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嘉陵江路777号  邮编:266520  电话:0532-8507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