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将9月30日设为“烈士纪念日”,为深入学习烈士不惧牺牲,敢于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及其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精神,积极弘扬烈士事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近日,青岛理工大学赴招远革命烈士纪念馆队(成员:温瑜、王季秀、王静思、肖菲、王豪、王晗钰、刘慧瑄、唐晓慧、李政晓、原明月;指导老师:王登榜;管理老师:花会娟)赴山东省招远市西山烈士陵园学习先烈的优秀精神。

招远是胶东老革命根据地之一,从1933年开始,富有革命传统的招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涌现出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招远西山革命历史陈列馆包括齐山“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和烈士纪念亭。1999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同志回故乡瞻仰烈士陵园时,亲笔为烈士陵园题名—招远革命烈士陵园。2001年6月,陵园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陵园被烟台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陵园被烟台市委列为胶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红色教育基地之一。

得知团队将焦点聚焦在招远红色历史上,馆长热情激昂地为队员讲述了招远的红色革命故事,团队成员无一不深受触动。
在馆长的引领下,队员们深切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并根据自己对招远红色历史的了解进行相互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招远红色革命历史的了解。
在实践中,团队成员还了解到,在抗战期间招远人民为我党我军贡献黄金高达四十三万两。这些黄金运送延安同样经历了一番曲折,当时胶东支援抗战的黄金物资并不是直接到达延安的,而是通过“渤海走廊”和“滨海通道”秘密送到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及鲁南区委,再由鲁南区委的领导同志送往延安。这些宝贵物资为打破封锁、解决抗战经费起到了重要作用。四十三万两黄金密运延安,为革命抗战提供了重要的战争物资和硬通货,为稳定战时经济,限制通货膨胀所发挥了重要作用。心存人在黄金在,人金共存亡的坚定信念,万千战士为密筹密运黄金前仆后继,英勇就义。

在馆内进行了深刻的学习后,队员们根据自己的认识与馆外居民进行交流,并询问了有关招远革命史的问题。他们对当代年轻人能够关注中国红色革命史感到无比欣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不忘历史,铭记历史。

活动最后,在家长的同意下,团队成员向小朋友讲述了招远红色故事,贯彻三下乡理念,不忘初心,尊重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在了解招远的革命历史之后,青岛理工大学赴招远革命烈士纪念馆队进行宣讲,向更多的青少年们传播这些历史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旨在通过宣讲,增添中华儿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的画面在脑海中逐渐浮现,告诫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牢记历史使命,不断发展创新,铭记昨日历史,创造美好未来。
(撰稿:王登榜,花会娟;审核: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