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访问学校主页

学院新闻

上一条:泱泱齐风,陶韵淄博——“微光成炬 铸梦淄博”实践团纪实 下一条:胸怀“澄澈之心”,助力“厕所革命”,筑建“幸福乡村”——“澄澈之心”硕博实践团赴威海农村服务地方生态振兴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实践团赴李大钊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
 
发布人:任孔冰     时间:2022-08-29
 

为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培育家国情怀。7月21日,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寻访红色基地实践服务团(组长:韩郑依,组员:牛媛烨、朱艳杰、卫佳彤、孙泽艺、潘思睿、王钰舒、孙梦雅,指导老师:唐敬超,管理老师:王焕丽)赴河北省唐山市李大钊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追忆红色故事,感悟沧桑巨变,汲取奋进奋斗的智慧与力量。因疫情防控,实践团采用“云参观”方式,由当地组员韩郑依参观介绍,其余组员线上观看了解。

李大钊纪念馆,坐落在河北乐亭县新城区大钊路,占地100余亩,纪念馆正门上镶嵌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馆名。院中矗立着的八根功绩柱,象征着李大钊的八大功绩;八块浮雕,展示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三十八级台阶,寓意李大钊走过的三十八年历程。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李大钊纪念馆迎面走进视线,白墙灰瓦,让人感到庄严和肃穆。序厅两侧镶有工农革命运动浮雕;瞻仰厅正面设有李大钊汉白玉像,后衬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东、西展厅用丰富的实物和史料,配以现代化的设备,全面地展示了李大钊的生平业绩。

 图为纪念馆大门及汉白玉雕像

国家危亡,历练成长

穿过瞻仰厅,走进第一展厅,实践团成员们便走进了李大钊的成长之旅。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用炮火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危亡,社会黑暗,民不聊生。李大钊就出生在这个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李大钊年少便双亲离世,他在祖父李如珍的悉心抚育、严谨庭训下勤奋学习。1907年李大钊选择考取天津北洋法政学校,毕业后李大钊为进一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于1913年在友人资助下东渡日本求学之后回国,1917年,李大钊进入北京大学任职。自此,李大钊踏上了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革命征程。随着陈独秀把《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迁到北京,《新青年》也由陈独秀个人主办改为同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共同编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的阵营。他们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大潮。实践团站在李大钊先生的故土上回望历史长河,川流不息的人群与精心保存的展品映入眼帘,李大钊先生曾经播撒下的红色火种如今已在这片土地上迸发出无穷的力量,青年人正踏着先辈蹚出的光明之路坚定前行。

图为纪念馆内历史资料

共产主义,领导革命

走到尽头,顺着楼梯,便可以进入第二展厅,在这里,实践团了解到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为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幅珍贵的历史资料,耳边听到的是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讲解,而在灵魂深处,是大钊精神对团队成员们的洗礼和升华。可谓是知先生之平生,敬先烈之品格,感自我之发展。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主持下,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中国北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李大钊为核心和领袖。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后,李大钊负责北方党组织的工作。从1922年8月至1924年初,李大钊受党的委托,同孙中山进行会谈,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李大钊纪念馆

献身革命,精神永存

随着实践团走过第三展厅,穿过碑林,成员们也对李大钊同志的崇敬进一步加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来之不易。

1926年3月18日,李大钊及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地委领导北京10多万群众,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三•一八”惨案后,李大钊受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缉。1927年4月28日上午10时,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秘密组织了所谓特别法庭,突然开庭判决:对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立即处以绞刑。走到绞刑架前,听着手机导播讲述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的事迹:当时的反动军阀秘密杀害革命者,李大钊同志第一个从容走上刑场,为折磨李大钊反动军阀先后三次对李大钊同志实施绞刑,历时28分钟。看着那粗粗的绳索,同学们的心如同窒息一样疼痛,一位伟大的革命者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无怨无悔,以“牺牲永远是成功的代价”坦然视之,这种坚定的信念、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每一位青年学习。

图为执行死刑的绞刑架

通过这次活动,实践团铭记李大钊先生的话语: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先生一生光明磊落,生活俭朴,诲人不倦,是实践团的光辉榜样。在他短短38年的生命里,为人民塑造了坚定无悔、献身革命的伟大丰碑,他铸就的“大钊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此次实践参观,对实践团的成员们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卓越贡献、渊博知识和高尚情操,永远是鼓舞同学们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

红色岁月永不褪色,并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的光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泱泱大国,处处都有共产党的印记,引领我们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撰稿:花会娟;审核:隋学智)



2019-2023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嘉陵江路777号  邮编:266520  电话:0532-8507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