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组件异常,错误标识码MewVO, 请查看错误日志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青岛理工大学“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征文比赛获奖征文】之“德高为师 师贵养--贺德坤(三等奖)”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1-04

德高为师 师贵养

艺术学院  贺德坤(三等奖)

德,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舍欲之得、得德。

顾名思义,师德就是为人之师要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教育,提升自己。无论是先古圣贤、封建官府,还是当今社会,历来重视师德修养,并对师德有着明确、具体的规范。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正,严于自律,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修身养德,致知力行,方能做好教育工作,赢得社会尊重。

“上所施,下所效也”,叫“教”;“养子使作善也”,叫“育”。教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更是传道之人师,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的约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价值观开始变得模糊,迷失了教育的初衷,在教师中那种无我的“蜡烛精神”越来越稀少。特别是有些年轻教师,由于各种生活工作上的压力,参与竞争教师岗位的目的大都是图安稳的工作,图教师这个“铁饭碗”。他们看重的更多是自我索取,不愿意无我的付出,而是考虑“收支的平衡”。很多事情更考虑的是我的付出有多少回报。工作中斤斤计较、敷衍塞责,缺乏敬业奉献精神,更谈不上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甚至一些教师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工作中难以与他人分工合作、共享共赢。高校环境中神秘的职称评审,竞争上岗就是典型的“各顾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压力与闭塞导致的社会道德观念的沦陷。由于机制的原因,一些老教师有的在一个单位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工作热情下降,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工作被动应付。

德高方能为人之师!

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惟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育人能力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这个工程师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把教育学生读好书、培育学生具有好人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教师职业是太阳地下最光辉的职业,选择从事教师职业,就意味着必须遵守教师的规范,履行教师的职责,职业道德关系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教师,关系到社会尊师和教师的自尊,关系到教师群体的职业自我意识。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社会对教育工作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良好的师德教育可以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把学生真正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人之师贵在养德!

唐朝的韩愈是这样诠释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学生,感到和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学生的快乐与悲哀,了解学生的心灵。”而北大的老教授袁行霈先生当被问及教师是一种什么人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答道:老师就是希望学生超过自己的人。

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具有绝对权威的人,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乃至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影响到我们整个民族。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奇的至理名言本质地揭示了大学教师对于高等学校的特殊意义。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办学特色、学科水平、科研力量、学生素质乃至国际化程度处处都在体现着教师的品格、学识和能力,凝聚着教师辛勤耕耘的汗水。正是教师的存在,正是师德师风的传承,大学才能够睿才荟萃,群星璀璨,常驻常青;正是学生的存在,教师才从自律到自然,不断成就和升华了自己,大学才生机盎然,人类的文化和知识才得以社会传承和创新。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纵有满腔热血,但是经验不足,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够好,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进取。人生的乐趣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青春的美丽在于未来。我的人生才刚刚起步,我将带着儿时的夙愿坦然面对挫折,理智面对诱惑,用拼搏去迎接挑战,用奉献铸就人生。在物欲横飞的年代,我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心写好“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