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和应急避险自救能力,切实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2022年7月26日-8月1日,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星光自护”实践团队(团队成员:刘如新、张修平、尹文轩、王亚萍、申文莹、常九、张磊、孙清月;指导老师:宫克菲;管理老师:花会娟)在山东青岛、泰安、烟台,吉林延边等地,依托实地宣传,问卷调查,进校走访的方法,围绕青少年自护知识宣传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从防溺水,防诈骗,国家安全,交通安全等多方面对青少年人群进行宣传和教育,助力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
在新冠疫情的常态化防控下,团队成员分头行动,分别在各自所在地区进行实地教育宣传、走访,了解青少年自护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教育宣传。安全自护教育宣传共包含:交通安全、游泳安全、上网安全、预防拐骗、国家安全五个方面,团队成员在各方面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应对”等方向开展,通过情景模拟、讲述故事、视频播放等方式,鼓励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记忆技能常识,并运用于生活。
团队通过宣传文案、图片、视频等多样化内容,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腾讯会议等线上媒体平台,进行安全自护教育宣传推广;在社区内针对安全自护教育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为青少年讲述交通安全。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来往车辆,不准追逐,奔跑等。

告诫青少年游泳安全。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远离不良网站,即使无意中进去了,也应该立即离开。如果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将自己及父母家人的真实信息,如姓名、住址、学校、电话号码和相片等,在网络上告诉其他人。不要在网络上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言论,也不要传播或转贴他人的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做守法的公民。

引导青少年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识清骗局的能力。熟悉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要记住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以及电话号码,若因迷了路和或被拐骗、被绑架时,应找警察或拨打110电话。

宣传国家安全知识。青少年们不仅要保护自身安全,也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国家安全。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所以团队成员在宣传自护内容的基础上,向青少年们科普了国家安全知识。

青少年的自护不仅依靠青少年自己,也要有家长的帮助与保护。团队成员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安全教育,进一步增强家长对青少年自护教育的重视程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成员从线上宣讲到实地走访、单人宣传、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向青少年及其家长普及青少年自护知识以及及发生意外时的急救措施,让家长与青少年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共同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幸福的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让广大青少年度过一个快乐、健康、平安的暑假生活!
(撰稿:花会娟;审核: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