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激发广大青年参与实践、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8月15日—27日,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绿水青山乡村水环境保护实践团”(团队成员:侯文鑫、张羽佳、马英姿、刘猛、冯鹏、王永康、吕睿、李玉娟、高雪彦、尹玉涵,指导老师:贾婉琦)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耩上岳家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助力农村生态振兴。
对比管网建设,提出优化路径
8月15日—16日,团队成员到达耩上岳家村,走访当地村民,了解目前村民们对于供排水管道的了解以及现存的问题。根据村民描述,团队成员发现目前有部分村民家中会出现管道堵塞、疏水不畅的问题,同时根据卫星图分析耩上岳家村的管网运行现状,并提出多种优化方案,对所有方案进行比较后确定了最优方案,同时对现有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对比优化方案的可行性。经优化后的污水管网在堵塞方面有了一定改善,并且管网的造价减少了近20% ,优化效果明显。

询问村民家中供排水问题

改造后的污水管网示意图
安装防冻设备,解决供水问题
去年冬天,团队成员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防冻设备,同时将该装置装进了该村的几户试用者家中。经过一个冬天的检验,试用者们纷纷表示冬天再也没有出现过水管上冻不出水的情况。8月19日-20日,团队成员们为剩余村民们安装了冬季管道防冻设备。村民们自发组成了安装小队,帮助团队成员们进行施工安装,都表示想要试用一下“高科技”。同时团队成员回访已安装村民,确定安装防冻设备在夏季是否影响正常生活用水,对于村民们提出的后期维护方面的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解答,优化了村民的使用体验。

为村民安装防冻设备
构建水生态系统,探究自净方案
8月23日-24日,团队成员们走访了耩上岳家村周边河道与水库,同时对其进行了取样,并带回实验室进行了水样数值的测定。在走访时成员们发现,村中河道多为缓流水体,自净能力较弱,团队成员们随即对该地的气候与水文情况监测,制定了一系列的水生态系统的优化措施,助力提高该地水系统自净能力。同时参观了村内的简易污水处理站以及集中供水设施,村内的负责人也向成员们介绍了该村的污水处理过程,让团队成员们对于因地制宜的处理污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团队成员在河道进行取样

团队成员在饮用水源地合影
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8月25日-27日,团队成员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目前村民们对污水处理的认识,共收到有效问卷两百余份,调研人群大部分年龄集中在60岁以上,占总调研人数的61.19%。其中仅有38人对污水处理的情况不了解,占总人数的18.91%,由此可以看出,民众对于污水处理情况是具有一定的认识程度的。针对污水的处理情况,我们调查询问了村民对于自家使用过后的水的处置方法,75%的村民们节水意识非常强,通常将使用过后的水进行二次利用。对于污水处理情况不太了解和节水意识不强的村民,团队成员向其介绍了村中的污水处理项目以及生活中的节水小妙招,进行一对一的环保教育,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团队成员走访村民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通过这次实地调研,实践成员们对于乡村生态环境发展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感受到投身于乡村振兴中来,可以帮助青年磨练意志,锤炼定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国情;同样乡村也会因为青年人才的加入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群众更加幸福,双方互惠互利。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身边会有越来越多身怀一技之长的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撰稿:贾婉琦 审核: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