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 视觉艺术系地址: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滩路689号电话:0532-86936905
主要经历:
张丹青,男,1972年3月31日生。
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科,获学士学位。
2003年7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3年7月始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任教。
2003-2007承担美术系镜头画面高职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2008-至今承担电影领域-电影造型艺术(电影美术创作)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学历学位:
最后学历
研究生
证书编号
100501200302000018
最后学位
硕士
100503030018
现工作或学习 单位名称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单位通讯地址
及邮编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100088
本科毕业时间、 学校、专业
199707 北京电影学院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
本科毕业 论文题目
《历史影片造型的风格化设计》
硕士毕业时间、 学校、专业
200307 北京电影学院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
硕士毕业 论文题目
《电影先期视觉化—论电影镜头画面设计》
硕士指导教师 姓名及职称
王鸿海 教授
应试语种掌握水平
英语,高级职称A级。
硕士论文摘要:
电影对我们的控制力,缘于我们对电影缺乏控制力,电影先期视觉化使我们有了自觉的可能。文字对人类精神的近亲性(剧本)和电影对物质现实的近亲性(画面)之间信息传达方式的差异,是电影先期视觉化产生的先决条件。
电影先期视觉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控制视觉。作为对电影艺术的一种视觉认识,那些在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空间和时间的关系,都必须通过电影的视觉表现手段来重新创造。首先,它是创作者对自己作品未来影像的一种预示;通过先期视觉化,向影片其他创作者传达自己的意志。另一方面,作为独特而可辨识的方式,一部影片只有在镜头画面上获得统一的艺术处理,才能把握影片的总体视觉效果,形成独特的银幕风格,从而开掘影片的深层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电影先期视觉化以接受美学的基本精神作为其理论依据和美学基础。接受美学的核心在于,注重研究读者在作品接受过程中的所有重要的因素和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接受活动在创作构思阶段就已开始。在电影创作中,创作者总是有意或无意的设计一个潜在的观看者,电影先期视觉化就是同这个潜在的观看者进行对话的过程。
教学工作:
参加制定电影美术设计09版教学整改方案。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丰富性。使学生的创作观念和创新能力得到拓展,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带领电影美术设计(本科)班。积极进行院系间的专业互动。如:承接表演系的《莲花》、《立秋》等舞美制作。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好的起到了辅助补充教学的目的。
积极实践产学结合。如:带领电影美术设计(本科)班的同学,参加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第一次毕业长片《幸福终点站》的制作。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遵循北京电影学院加强社会实践课的精神,连续多年带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出校园和课堂,提高了学生的造型修养,开阔其视界,活跃其思维,激发其艺术创造潜力。
开设课程:电影美术设计:《电影美术概论》;电影先期视觉化/(storyboard)《电影镜头画面设计》;《影视广告造型基础》
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和著作:
论文/论著/译著名称
发表
时间
刊物名称、期号、
出版单位/学术会议名称
总章节数
或总字数
独立撰写/
合作撰写、本人排名
《电影先期视觉化——电影镜头画面设计》
2005.09
《银幕影像的造型艺术——电影美术设计理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3万
独立撰写
《电影镜头画面先期视觉化的历程》
2005.10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3千
《电影镜头画面》
2008.01
山东美术出版社
12万
合作撰写第一作者
《创造的真实-美术指导霍廷霄谈<唐山大地震>》
2010
《电影艺术》
《创造性地再现历史的厚重-易振洲谈<建党伟业>的美术创作》
2011
艺术创作:
1996年参加古装电视连续剧《凤求凰》制作,副美术师。
1997年参加电视连续剧《父老乡亲》制作,美术师。这是一部反映现实农村生活的电视剧。大部分为现场改造景;人物服装采用收集和借用的方法;道具以现场加工为主。
1998年参加电视短剧《我们结婚吧》制作,美术师。这是一部反映当下都市青年爱情观的系列短剧。以选景为主;大部分为现场改造景;人物服装采用收集的方法;道具以现场借用为主。
1999年参加电影《鬼子来了》前期美术场景设计工作。在影片筹备期间为该剧绘制了大量的场景效果图。
1999年参加广告《五星啤酒》制作,美术师。
1999年参加国庆五十周年彩车制作。学习并掌握了多种材料制作和加工工艺。
2002年参加纪录片《天风海涛--鼓浪屿》制作,美术助理。对于纪录片的美术设计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积累。该片获第十届“华表奖”最佳纪录片奖;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优秀纪录片提名。
2002年参加MTV《花木兰》制作,美术助理。
2003年参加电影《极地彩虹》制作,美术师。对于电视电影的美术设计工作有了系统的认知和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方法。
2003年参加电影《旅程》制作,美术师。对于“公路电影”的美术设计工作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和尝试,以“大巧不工”的手法实现了该片在场景、人物、道具上的创作意图。该片获第57届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正式入围;第5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摄影机特别关注;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展映;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展映。
2004年为广告《中国银行形象篇》进行镜头画面设计。
2005年参加电影《遭遇阮玲玉》美术师。将现实场景和老上海年代场景作了一种 “通感”设计,准确地阐释了该片的情绪意图。
2005年参加电影《随风而去》美术师。由于表现特定年代场景的需要,部分场景进行了实景拍摄和特技合成的尝试,并结合服装、化妆以及道具的综合运用,实现了该片的创作意图。第六届电影频道“百合奖”二等奖。
2006年参加电视刷《与我同行》后改为《前妻》,美术师。对于现代剧中的人物造型作了一定程度上的探索。结合场景、道具的运用,其本上实现了该片的创作意图。
2009年以团队形式承接电视剧《西游记》电影镜头画面设计工作。
2010年参加电影《行歌坐月》制作,美术师。
2010年参加电影《小白杨》前期选景和美术设计工作。
所获得奖励:
2005年获北京电影学院“院级优秀教师”。
《电影镜头画面》2010年获北京电影学院院级精品教材一等奖。2011年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10年获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舞台影视艺术(美术设计)二级职称。
2011年获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支持。
师德:电影美术设计教学团队在师德建设方面一直工作突出,效果良好。以“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优良传统为基点,围绕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开展一系列的师德建设工作,树榜样,多层次,多元化地开展工作,把师德建设和办学目标紧密联系,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具体工作中。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答疑解惑,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人品素质,成长做人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德艺双馨的电影艺术人才。
履行岗位职责:在电影美术设计教研室主任的工作上,通过总结分析的方法,从过去不足中找出差距,团结同志,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和谐共处。注重教学工作,认真备课,教学负责,注重教与学的方法研究,关心学生学习,耐心辅导,注意从教学中总结经验,分析教学成果得与失的关系,经常和同事一起探讨教学方面遇到的问题,找见如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电影美术设计教学团队从2005—2010年期间,承担了包括广电总局、教育部、市级、院级等多项科研课题;这些科研项目成果有的成为专业课程教材,有的成为重要的教学参考书。
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和同学认真座谈,了解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在严肃教学纪律的前提下,帮助同学们摆正位置,戒除急躁心态,正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上一条:贾世泉 下一条:全荣哲
【关闭】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 版权所有 2008-2016 鲁ICP备14014702号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滩路689号 电话:0532-88888888